数据缓存
在ThinkPHP中进行缓存操作,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直接操作缓存类,因为系统内置对缓存操作进行了封装,3.1版本推荐的数据缓存方法是cache方法,基本的用法是:
(3.1.2版本cache方法已经并入S方法,所以cache方法不再建议使用,直接使用S方法即可,和下文描述的cache方法用法一致)
1缓存初始化
缓存初始化可以支持的参数根据不同的缓存方式有所区别,常用的参数是:
核心版本只有File缓存方式的支持,其他的缓存方式支持需要下载单独的缓存驱动,并放入系统目录的Extend/Driver/Cache/下面,否则会出现不支持缓存类型的错误提示。
有些缓存方式会有一些自身特殊的参数,例如Memcache缓存,还需要配置其他的参数:
对于全局的缓存方式,一般我们建议添加prefix(缓存前缀)参数用以区分不同的应用,以免混淆。
2缓存设置
会按照缓存初始化时候的参数进行缓存数据,也可以在缓存设置的时候改变参数,例如:
甚至改变之前的缓存方式或者更多的参数:
如果你在缓存设置的时候采用上面的数组方式传入参数的话,会影响到后面的缓存存取。
3缓存读取
缓存读取的是前面缓存设置的值,这个值会受缓存初始化或者缓存设置的时候传入的参数影响。
如果缓存标识不存在或者已经过期,则返回false,否则返回缓存值。
4缓存删除
删除缓存标识为name的缓存数据。
如果要切换缓存方式,可以再次进行缓存初始化操作或者使用下面的方式:
$cache->name = ‘value’; // 设置缓存
$value = $cache->name; // 获取缓存
unset($cache->name); // 删除缓存
如果你设置了缓存前缀的话,对应的缓存操作只是对应该缓存前缀标识的,不会影响其他的缓存。
数据缓存可以支持缓存队列,简单的说就是可以限制缓存的数量,只需要在初始化的时候指定length参数:
设置了length参数后,系统只会缓存最近的100条缓存数据。
快速缓存
如果你仅仅是希望用文件的方式缓存一些简单的数据,并且没有有效期的概念,那么系统还提供了一个快速缓存方法F可以用来更快的操作。
快速缓存Data数据,默认保存在DATA_PATH目录下面
快速缓存Data数据,保存到指定的目录
获取缓存数据
删除缓存数据
F方法支持自动创建缓存子目录,在DATA_PATH目录下面缓存data数据,如果User子目录不存在,则自动创建:
3.1.2版本开始F方法支持使用通配符批量删除功能,使用如下:
表示删除DATA_PATH.’User/’目录下面的数据缓存。
系统内置的数据字段信息缓存就是用了快速缓存机制。
查询缓存
对于及时性要求不高的数据查询,我们可以使用查询缓存功能来提高性能,而且无需自己使用缓存方法进行缓存和获取。
查询缓存功能支持所有的数据库,并且支持所有的缓存方式和有效期。
在使用查询缓存的时候,只需要调用Model类的cache方法,例如:
如果使用了cache(true),则在查询的同时会根据当前的查询SQL生成查询缓存,默认情况下缓存方式采用DATA_CACHE_TYPE参数设置的缓存方式(系统默认值为File表示采用文件方式缓存),缓存有效期是DATA_CACHE_TIME参数设置的时间,也可以单独制定查询缓存的缓存方式和有效期:
表示当前查询缓存的缓存方式为xcache,并且缓存有效期为60秒。
同样的查询,如果没有使用cache方法,则不会获取或者生成任何缓存,即便是之前调用过Cache方法。
查询缓存只是供内部调用,如果希望查询缓存开放给其他程序调用,可以指定查询缓存的Key,例如:
则可以在外部通过S方法直接获取查询缓存的内容,
除了select方法之外,查询缓存还支持find和getField方法,以及他们的衍生方法(包括统计查询和动态查询方法)。具体应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缓存方式和缓存有效期。
静态缓存
要使用静态缓存功能,需要开启HTML_CACHE_ON参数,并且使用HTML_CACHE_RULES配置参数设置静态缓存规则文件。
静态规则的定义方式如下:
‘HTML_FILE_SUFFIX’ => ‘.shtml’, // 设置静态缓存后缀为.shtml
‘HTML_CACHE_RULES’=> array(
‘ActionName(小写)’ => array(‘静态规则’, ‘静态缓存有效期’, ‘附加规则’),
‘ModuleName(小写)’ => array(‘静态规则’, ‘静态缓存有效期’, ‘附加规则’),
‘ModuleName(小写):ActionName(小写)’ => array(‘静态规则’, ‘静态缓存有效期’, ‘附加规则’),
‘*’ => array(‘静态规则’, ‘静态缓存有效期’, ‘附加规则’),
//…更多操作的静态规则
)
静态缓存文件的根目录在HTML_PATH定义的路径下面,并且只有定义了静态规则的操作才会进行静态缓存。
第一种是定义全局的操作静态规则,例如定义所有的read操作的静态规则为:
其中,{id}表示取$_GET[‘id’]为静态缓存文件名,第二个参数表示缓存60秒
第二种是定义全局的模块静态规则,例如定义所有的User模块的静态规则为:
其中,{:action}表示当前的操作名称
第三种是定义某个模块的操作的静态规则,例如,我们需要定义Blog模块的read操作进行静态缓存
有个别特殊的规则,例如空模块和空操作的静态规则的定义,可以使用下面的方式:
‘User:_empty’=>array(‘User/{:action}’,0) // 定义空操作的静态规则
第四种方式是定义全局的静态缓存规则,这个属于特殊情况下的使用,任何模块的操作都适用,例如
根据当前的URL进行缓存
静态规则是用于定义要生成的静态文件的名称,静态规则的定义要确保不会冲突,写法可以包括以下情况:
1、使用系统变量包括_GET_REQUEST_SERVER_SESSION_COOKIE
格式:
{$_×××|function}
例如:
{$_SERVER. REQUEST_URI|md5}
2、使用框架特定的变量
例如:{:app}、{:group}、{:module}和{:action}分别表示当前项目名、分组名、模块名和操作名。
3、使用_GET变量
{var|function}也就是说{id}其实等效于{$_GET.id}
4、直接使用函数
{|function}例如:
5、支持混合定义,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静态规则为:
在{}之外的字符作为字符串对待,如果包含有”/”,会自动创建目录。
例如,定义下面的静态规则:
则会在静态目录下面创建模块名称的子目录,然后写入操作名_id.shtml文件。
静态有效时间单位为秒。如果不定义,则会获取配置参数HTML_CACHE_TIME的设置值,如果定义为0则表示永久缓存。
附加规则通常用于对静态规则进行函数运算,例如
翻译后的静态规则是md5(‘Think’.$_GET[‘id’].’,’.$_GET[‘name’]);
和静态缓存相关的配置参数包括:
HTML_FILE_SUFFIX 静态文件后缀 惯例配置的值是 .html
HTML_CACHE_TIME 默认的静态缓存有效期 默认60秒 可以在静态规则定义覆盖
总结
要善于利用ThinkPHP的缓存功能,更重要的是区分什么时候用何种缓存方式更加有效。缓存也不是万能的,没有缓存是万万不能的^_^
波比源码 » ThinkPHP3.1快速入门(10)缓存
buy cialis non prescription 025, time to tumor progression 20